渔业生产既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,又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,两者相辅相成。一方面渔业的自然生产以水体为媒介,其载鱼量是有限制的,且鱼体生长周期性长,季节性强,应充分把握水体产鱼的阶段性与生产潜力;另一方面,渔业生产时,又需要人来组织安排,使各项生产措施适应渔业生产的自然规律。渔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明显,对于不同水域的不同生产方式,其产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。因此,在组织渔业生产时应考虑生产的布局,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。如采用混养或综合养鱼,采用网箱或工厂化养鱼,会产生不同的收益。
渔业生产的对象在水体中不易看见,需要科学的饲料与管理的手段。如我国池塘养鱼传统的“八字精养法”——水、种、饵、密、混、轮、防、管措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,在现代渔业生产管理中仍有重大价值。
渔业生产与农业其他部门的生产联系极为密切。一方面渔业生产主要依赖农业生产和产品,如饲料和饵料来源于种养殖业;另一方面,渔业为主体,带动许多部门的发展。下面,帮农网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在渔业生产管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:
1.选种
鱼类生产的选种非常重要。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许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,个体大,肉质鲜美,病虫害少,成活率高。
2.注意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
我国传统上采用池塘养鱼技术,其鱼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量的3/4。特点是成本低(养殖鱼类食物链短,很少用精料,采用混养方式,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)、产量高。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可以选择集约化养鱼技术,虽然成本高些,但其产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。
3.特种水产品的养殖
青、草、鲢、鲤、鲫、鳊6种鱼是长期生产实践中选定的优良品种,是淡水渔业的主体。在稳住“当家鱼”的同时,家庭农场也要根据市场需求,因地制宜地发展特种水产品。特种水产品包括鱼类、两栖类和无脊椎动物中的某些水生种类。由于特种水产品能满足市场上求新、求异的消费心理,因而在一段时期内会呈现俏销的势头,家庭农场可以有较多的赢利。但是饲养特种水产品的技术往往不成熟,人们消费量小,市场需求变化大,风险较高。
家庭农场在经营特种水产品时,第一要掌握完整的生产技术;第二要认识到,每一种特种产品都有一个被市场接受,受市场欢迎,被市场淘汰的过程,家庭农场管理者要心中有数。当市场需求变化时要迅速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,收缩生产或转产。
以上就是有关《渔业生产的特点以及管理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》全部资料分享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(文章配图来自网络)
既然来了,就留下您的脚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