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生虫疾病是毛皮动物常见的消耗性疫病,严重时可引起毛皮动物死亡。毛皮动物的寄生虫比较多,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外寄生虫、体内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:毛皮动物一年驱几次虫较好?在此,帮农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毛皮动物的驱虫方法。
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消化道寄生虫,如蛔虫、绦虫、鞭虫、球虫等,寄生于肺的肺丝虫及寄生于眼的眼线虫等;体外寄生虫主要为癣虫、螨虫、体虱、跳蚤和蜱等;血液寄生虫有焦虫、弓形虫、附红细胞体等。体内寄生虫是寄生性慢性消耗病,有一定的潜伏期,发病初期很少看到临床症状,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。实际此类疾病危害性很大,会造成毛皮动物发育停滞、失去繁殖力、毛皮质量下降,严重感染时会出现消瘦、贫血、精神萎靡、呕吐、消化不良、异嗜、被毛蓬乱、腹部膨大、发育迟缓等明显临床症状,有时呕吐物中或粪便中带虫。
体外寄生虫寄生在皮肤表面或者寄生在皮肤角质层的深处。体虱、跳蚤和蜱等寄生在皮肤表面以毛、皮肤鳞屑、表面血液为食;疥虫、螨虫寄生在皮肤角质层,咬凿隧道,在隧道内移动、繁殖、吸取动物的大量营养。体表寄生虫咀嚼和刺激皮肤神经末梢,使患部发痒,同时还分泌大量毒素进入血液中,引起动物局部及全身性的代谢紊乱、机体消瘦,严重时皮肤乳头层和表皮层呈浆液性浸润,前期见寄生部位皮肤发红、肿胀、变厚,有疹状小结及糠麸样皮屑,后期被毛脱落、皮肤增厚、流脓结痂。血液寄生虫急性症状常突然发病呈现高热、倦怠、缺乏食欲、黄疸、贫血及血红素尿;慢性症状则以贫血为主要症状,亦会发热,但不显著。
寄生虫病对狐、貉、貂幼兽危害严重,但成年毛皮动物也有致死的实例。对于体内外寄生虫,一般对30日龄左右的幼仔进行第一次驱虫,间隔2~4周后进行第二次驱虫。常用的药物有敌百虫、左旋咪唑、丙硫苯咪唑、阿维菌素、伊维菌素、芬苯达唑等。由于驱虫药毒性比较大,超量容易中毒,建议严格按说明书投药。既可以口服、注射给药,严重的个体进行药浴(如用1%~2%敌百虫水溶液),也可以采用埋植给药,对血液寄生虫,可以采用四环素类、磺胺类及三氮脒等药物进行防治。母兽配种前需要驱虫,防止寄生虫幼虫经胎盘移入胎儿体内,造成幼兽出生就带虫。近几年,狐狸、貉幼兽的球虫病、组织滴虫病增多,如果幼兽出现腹泻并带有出血性肠炎症状,应当考虑球虫、组织滴虫感染,应选择痢特灵与磺胺药搭配防治。驱虫后集中清理、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,彻底销毁,防止散布病原。
对毛皮动物寄生虫病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,搞好兽舍环境卫生工作,按时清理粪便,并堆积发酵处理,制定合理投药驱虫程序,并严格执行。严格养殖场消毒程序,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,定期进行母兽粪中虫卵检查,一旦发现虫卵就再次驱虫。定期检查皮肤、血液寄生虫情况,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药物驱虫等措施。
毛皮动物一般每年要驱2~3次虫,皮兽在60日龄和冬毛生长期以前各驱虫一次,老兽每季度驱虫一次,不要使用的次数太多,因为,驱虫药都有一些副作用。如果是驱蛔虫、绦虫等消化道中寄生虫,可以选用肠虫清、阿福丁、通灭等,建议使用倭瓜籽、敌百虫、左旋咪唑、硫酸苯咪唑等。敌百虫、左旋咪唑、硫酸苯咪唑具体的使用量与购买的产品有关,因此,注意在购买时问清楚。倭瓜籽要生喂、带皮,成年狐貉大约使用10~15粒,幼兽和成年水貂减半。后面的四种驱虫药,要求每一种不要连续使用2年,要轮流交替使用。
消化道寄生虫驱虫办法:(参见宠物犬)
驱虫时间:出生到三个月---每2周服食一次;三个月到一岁——每2个月服食一次;一岁以上——每3至4个月服食一次;狗妈妈——交配后,生产前及生产后的1个月各服一次;当发现爱犬大便有虫——每2星期服食一次,直到粪便没有虫,转为上述计划执行。
选择药物:汽巴100/500、拜耳内虫逃、驱虫能片、左旋米唑等。
皮毛寄生虫驱虫办法:
一年两次,第一次选在春季,10天后再驱一次,此时寄生虫繁殖旺盛,较易感染动物。
第二次选在秋季,10天后再驱一次。
在寄生虫虫害严重的地区,建议再夏季的时候补一次驱虫。
选择药物:有机磷类农药,如敌敌畏、敌百虫、马拉硫磷、皮蝇磷等,体表涂擦即可,切不可内用。
另外,可加用驱虫颈圈,有效驱虫时间为3个月+打扫环境卫生,特别是清洗寄生虫虫卵。
以上就是有关《如何防治毛皮动物常见的寄生虫疾病》全部资料分享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(文章配图来自网络)
既然来了,就留下您的脚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