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稻生长时期,正值梅雨的季节,“水害”伤根矛盾很突出,所以水浆管理的中心,应该是挖水调气。实践证明,要协调水、气、肥,彻底消除水害,应该在挖好丰产沟、搞好清理排灌沟的同时,对早稻各个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不同的水浆管理,做到合理供水。
一、满水护苗
插秧后的4-5天内,由于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吸收机能,稻苗水分蒸发大于吸收,引起失水败苗,故应灌满水护苗,防止生理失水,促进早返青。灌水的程度以田不见泥,水不满稻苗心叶为度。
二、薄水发棵
待稻苗返青后,要创造条件促早发,做到以水调气,以水调肥,以水调温,要特别强调灌“薄皮水”,即达到田里有水,但不见水层,看看无水,又泥不见天为标准。
三、露田保根
在早稻分蘖期间(约15-20天),要经常短时间的露田,以利促发新根、长分蘖。露田要多次进行,每次2-3天,达到田不见裂,现蚯蚓屎时再覆水,然后让其自然落干露田,杜绝水接水。
四、轻搁壮秆
搁田的主要作用是控蘖促根、控叶促秆。搁田以轻搁为主,一般在插后20-25天,每亩苗数已发45-55万时,都可进行轻搁田,搁到基础叶挺、叶色退淡、白根外露、田不陷脚时即可覆水。
五、深水养胎
水稻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孕穗至抽穗阶段,这时要及时供水,否则,因水分不足,幼穗发育就会受阻,授精效果差,空壳增多,导致减产。此时要灌深水养胎,一般可灌23厘米(7寸)水,但中途应有短时间的露田,以利根、穗同促。
六、湿润结实
早稻齐穗后,忌再长期灌深水,不然会使早根早衰。应采用干湿交替,湿润为主的管理方法,即灌跑马水。睛天每隔5-6天灌一次,雨天及时排除天落水。
七、燥田到熟
在早稻成熟收割前6-7天停止灌水,使田土逐渐变燥,以利养分迅速向穗部输送,转色落黄,提高成熟度。
既然来了,就留下您的脚印吧!